六一特别回顾 | 承载成年人的童年梦想,主题乐园应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06-01 17:28 阅读次数:2222

创创导读

六一,孩童喜乐,笑靥如花。世纪疫情困扰乐园许久,主题乐园一直在努力谋生,期望守护更多人的童年天堂。 长江商学院与TEA全球主题娱乐协会联合推出专题探索线上分享活动,邀请行业名家,从玲娜贝尔谈及迪士尼的IP授权产业;从《阿凡达》谈及视觉特效产业;从《星球大战》谈及音乐创作产业,期许给主题乐园的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本期内容回顾,我们一起回首与展望主题娱乐行业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一方天地承载童年梦想。

5月26日,长江商学院与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联合推出专题探索线上分享活动,围绕主题娱乐的IP商业化运营展开研讨。本场研讨会邀请了全球主题娱乐领域的大师:TEA全球主题娱乐协会中国执委会主席赵阳;全球迪士尼乐园首位华人总裁金民豪;两届艾美奖得主Stephen Cavit;全球传奇级别特效后期制作公司维塔工作室。本场研讨,将带大家回顾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盘点中国主题公园现状、展望中国文旅的未来发展。


赵阳

“中国主题公园行业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赵阳先生是TEA全球主题娱乐协会首位华人区域主席。TEA全球主题娱乐协会1991年在美国成立,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协会,致力于集合全球主题娱乐行业和体验设计行业资源,推动主题娱乐场所和体验的发展。分别在北美西区,北美东区,欧洲及中东区,亚洲及太平洋区设有4个核心分会,其中近年尤以亚太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目前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主题娱乐行业协会之一。TEA全球主题娱乐协会每年向行业杰出贡献者颁发的Thea Awards(西娅奖)被誉为主题娱乐产业的奥斯卡奖。


从国际角度看,基于TEA全球主题娱乐行业协会的行业数据洞察可以看到疫情影响下全球主题娱乐行业呈现的发展态势:


第一,游客数量下滑:2020年全球主题娱乐景点游客量平均下滑50-90%,是有史以来游客量下滑最大的一年


第二,行业复苏预计在2024-2025年:根据以往旅游及主题娱乐景点市场上关于衰退、反弹及复苏周期的历史模型分析,全球行业复苏将会在2023年之后,预计将会在2024-2025年。


第三,优秀产品正在蓄力:即使处于接待游客数量受限的状态,被压抑的需求仍将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全球景点大多利用这期间进行产品升级及改造,优秀的产品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中国视角看,即使是疫情蔓延期间,伴随着国家走向世界引领地位的步伐,中国的主题公园行业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内需强劲:2020年中国有13个景点位于亚太TOP20,游客数量接近了亚太区TOP20的65%,大陆地区的景点接近60%。


国际合作:疫情前,中国已经启动多个大型国际IP的主题乐园合作,比如已经开业的迪士尼、疫情期间开业的环球影城对于满足国内游客的需求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默林集团的多个新建乐高乐园也将在疫情过后为中国旅游市场的复苏起到强心针的作用。


持续发展:疫情期间,中国大陆地区依旧新增了20座主题乐园,众多国际IP也在积极寻求在国内落地。


金民豪

“一切的核心是讲好故事”


过去20年,文旅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地产企业。“以文旅产业勾地, 房地产覆盖投入”的“双赢模式”在中国持续了20年之久。从政府层面看,这样的模式可以增加土地收益,也为产业带来可持续性GDP,花少钱带来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城市化;文旅产业门槛相对较低,快速增长,拉动就业。从开发商角度看,“文旅勾地”的方式带来地价优惠,高需求(刚需/金融化),地产高盈利;探索非房地产业务,分散地产投资风险。

未来的中国文旅发展要面对两大问题:

第一,谁是新一轮的投资者?

投资者范围整体扩大,文旅行业内部、地产企业、国有资本、基金等等,都能成为新一轮文旅发展的投资力量。

第二,文旅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破局?

当下的文旅行业暂时处于停滞状态,收支不平衡,房企退出、疫情反复不定、经济周期带给消费端变化, 中期难有大中型項目出现。但是,个别有价值的项目,大浪淘沙、或许涅槃重生,乡村振兴等小体量项目,会在政府扶植下进入市场。

目前有两种可行业态:


城市体验型文旅

泛文旅形式:夜店光影、夜间消费、科技互动、新奇体验等

特点:小规模、高密度、高复购、回收快;强IP、高科技、沉浸互动

客群:青年潮流


近郊短途目的地旅游

多元跨界形式:乡村振兴、露营户外、徒步穿越、采摘种植、风情民宿等

特点:广泛与康养、医美、体育、慢生活、文化等主题结合

投资:轻投资、政策扶植;政府、国有企业、小业主为主要投资者

客群:亲子家庭


展望未来文旅行业发展,有五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要素:


第一,目标:回归行业,重视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恢复正确价值观;


第二,认清自我:做好发展定位,天然资源型、文化历史型、强IP型、潮流型、细分市场型等,瞄准赛道,做好垂类发展;


第三,重视经验方法:总结适合行业、成套的方法论,不能再瞎子摸象,一切的核心是故事,不要与手法混为一谈,本末倒置;


第四,游客体验重视游客体验建设,争取超越客户期望,提升复购率,提高产品价值,不要投机取巧;


第五,政策导向:从政策导向至引导政策


Stephen Cavit

“音乐是一项投资,不是花销”


Stephen Cavit是两届艾美奖得主,在音乐制作上颇有造诣。目前市场上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的音乐制作均出他手。例如,《冰河世纪》《行尸走肉》《精灵旅行社》。在主题娱乐场景的音乐制作实践中,【上海天文馆】是Stephen Cavit在中国的代表作之一。

Stephen Cavit认为,音乐对于IP运营有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给IP加上音乐的话,实际上是为IP创造了新的价值、新的资产”。对于娱乐项目而言,音乐是一项投资,不是花销。

声音在故事传递中占据重要地位,Stephen Cavit也呈现了他的音乐创作理念:


第一,为展览创造更丰富的感官维度;


第二,充分考虑音乐播放与观众观展的关系;


第三,用音乐串起一个故事;


第四,用旋律留下一段关于宇宙的回忆。


Stephen Cavit以《星球大战》作为案例分享,《星球大战》收入超过700亿美元。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收入不是票房,更多的收入来自授权,IP授权、音乐就是授权的一部分。在西方市场,尤其是美国,对于音乐IP是有很大市场的,并且可以创造很大一部分收入。他相信这点在中国市场也可以实践。“音乐并不是一笔花销,而是一笔高价值的投资”。

在中国市场的实践中,上海天文馆是Stephen Cavit代表作。上海天文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天文馆,Stephen Cavit团队参与了天文馆的音乐创作和沉浸声系统制作。其创作思路和理念对同行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主题先行:音乐创作的前提是对天文馆这一主题的理解,Stephen Cavit团队将天文馆视为宇宙,浩瀚而神秘


细节丰满:在天文馆的声音设计中,“行星八音盒”的设计是细节亮点,团队为 8 个行星设计不同的音乐主题,代表太阳系中8颗行星的轨道。


氛围营造:将天文馆视为时空,声音设计上凸显宇宙的起源变化,从大爆炸和太空中真实的声音开始 - 由路过的卫星上的仪器捕获的加热等离子体波,反映了宇宙的神秘和威严, 有节奏感的脉动和变化反映了整个宇宙空间的运动和进化的波动,舒缓的旋律暗示着宇宙质朴而庞大的本质。


维塔工作室

“特效重在创造故事与体验”


维塔工作室是全球影视行业中传奇级别的视觉特效制作公司,作为《阿凡达》的制作团队,在全球视觉特效制作领域具有传奇级别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作有《指环王》系列、《金刚》《阿凡达》《X战警》《复仇者联盟》等。全球影视市场中,近20年的超级大片作品中都能找到维塔工作室的身影。该公司总部设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成立于1993年,曾5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2022年,维塔工作室的在新西兰开设的最新沉浸式体验项目也获得了有“娱乐界奥斯卡”著称西娅奖。

在本次研讨中,维塔工作室主要基于案例分享介绍维塔的视觉特效工作,其阐述了特效制作的宗旨是:体验为先,链接观众与故事。

在沉浸式文旅发展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维塔工作室呈现出的特效制作能力为中国主题娱乐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特效制作公司与文旅活动的结合、视觉特效融入主题公园、线上视觉特效项目制作等等。

元宇宙发展热潮之下,作为行业先锋的维塔工作室表示:将积极应对新挑战,讲述新的故事去激励下一代人;要创造出更好的故事,让世界在人们心中的更美好。